储能行业发展方向,向高质量发展转变
在过去的2023年,储能市场呈现前所未有的繁荣之景:利好政策刺激,装机规模大增,多元化技术示范开花,资本密集涌入,多地产业集群崛起。然而,狂热扩产背后也暴露出产能过剩的隐忧,“价格战”硝烟弥漫,企业盈利水平和产品质量面临双重考验。
疾风知劲草,储能行业亦如此。作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一环,储能正逐渐渗透至各个应用场景。随着系统成本持续降低,以及市场和价格机制逐步完善,储能行业将加速从商业化初期向规模化发展转变,进而迈向全面商业化时代。
戴乐克深耕“光储充”领域,与华为、比亚迪、宁德时代、阳光电源、特斯拉、国家电网等头部企业以及行业内400余家企业保持着深度合作,创新开发了户外高盐雾摇把锁、重型多点压缩锁、可调承重铰链、密封方案等明星产品——适用于国内外源网测、工商业储能、户储项目以及配套的汇流柜、直流柜、控制柜等核心设备。
中国能源研究会储能专委会主任委员、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所长、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理事长陈海生表示:面对竞争加剧的市场,陈海生建议,储能企业应保持战略定力,练好“内功”,找准差异化的市场定位,从而摆脱低层次“内卷”,实现高质量发展。2024年,预计中国储能将在攻坚克难中继续快速前行,并在向规模化发展过程中迎来实质性转变。
2023年新型储能的亮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:
第一,储能装机保持快速增长。截至2023年年底,中国已投运储能装机规模86.5GW,同比增长45%。其中,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创新高,全年新增装机近21.5GW,约为上年的三倍。
第二,储能技术发展迅猛。22MW飞轮储能火储调频项目、45MW用户侧铅碳电池、300MW级电网侧先进压缩空气储能、5MW级超级电容+锂电混合储能等示范项目快速发展,多类新型液流电池以及百兆瓦级钠电项目纳入省级示范项目清单。
第三,储能应用模式不断丰富。独立储能的大规模发展,使得储能参与电力市场经验不断提升,山东、湖南等省份独立储能的实际运行能够接近每天一充一放。实际应用情况已经证明储能能够参与电力市场,为新型电力系统做出调峰、调频等贡献。
这主要受益于四个方面:一是我国新能源的快速发展,以及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对储能提出了重大需求;二是国家对储能的政策支持,包括国家科技计划、国家示范项目和新能源配储政策等;三是储能技术本身发展带来的技术性能提升与成本持续下降;四是电力现货市场进入实质运营,大量细分应用场景对于新型储能的多元化需求,储能商业模式和价格机制逐步形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