粉末喷涂常见缺陷
影响涂层质量的因素
2.1 粉末涂料质量差
1. 原材料不合格
粉末涂料质量问题容易造成涂层各种缺陷。须从涂料质量抓起,选择质量好的涂料,检验各项技术指标。
2. 配方设计不佳
配方设计需兼顾产品高品位、市场竞争力和稳定性。设计不完善会降低粉末性能,影响涂层质量。
3. 生产工艺不规范
生产过程需设备正常运行且操作规范。
4. 回收粉不良
回收粉含杂质或新粉与回收粉比例不合理,建议控制回收粉:新粉=1:1或2:3混用。
5. 粉末混杂
混入不相容粉末(如含不同流平剂或硅油助剂)会导致缩孔或光泽下降。
6. 材料保管不善
粉末需防潮、防热、防挤压,避免结块或变质。
7. 质检制度不健全
出厂前需严格抽检技术指标。
2.2 不严格执行喷涂工艺
1. 前处理差
o 除油、除锈、磷化不彻底,导致涂层附着力差、缩孔、颗粒等。
o 工件水分未干燥,涂层起泡。
2. 工艺条件失控
o 压缩空气不净或气压不足(推荐气压:9.8~20.6 kPa)。
o 电压不稳定(推荐电压:60~90 kV)。
o 固化温度过高或过低,影响涂层硬度和外观。
3. 操作不当
o 喷枪位置错误、喷距不当(推荐喷距:10~20 cm)、接触金属物等,易引发静电击穿或涂层缺陷。
4. 工件接地不良
接地不良会导致涂层厚度不均、针孔等问题,建议使用屏蔽管保护接头。
2.3 设备及辅助配件不完好
1. 微粉板堵塞
需清理超细粉或油污杂质。
2. 输粉管积粉结垢
降低喷粉气压,定期清理管道。
3. 喷枪故障
更换导流器或喷嘴。
4. 通风管道堵塞
定期检查回收装置和通风系统。
2.4 生产环境不洁净
1. 车间污染
需定期清理工装挂具、过滤空气,维持正压环境。
2. 烘箱污染
定期清除挥发物,避免涂层结砂。
3. 粉房污染
隔离污染源,更换受污粉末。
3 常见故障处理
3.1 粉末流化不好
原因:压缩空气压力不足、粉末结块、流化床装粉过多。
处理:增加气压、疏松粉末、减少装粉量至流化床体积的2/3。
3.2 粉末堆积
原因:流化不完全、超细粉含量高。
处理:减少装粉量,调整回收粉比例。
3.3 粉团产生
原因:压缩空气含油水、超细粉过多、出粉量过大。
处理:净化气源、降低输粉气压至150~200 g/min。
3.4 上粉率低
原因:静电压不足、喷速过快、抽风量过大。
处理:调高电压、降低气压、减少抽风量。
3.5 粉末燃烧打火
原因:粉末浓度过高、湿度过大。
处理:降低输出气压,控制湿度≤80%。
3.6 附着力差
原因:前处理不良、固化不足、电压不足。
处理:改善前处理、升高温度、调整电压。
3.7 涂层硬度低
原因:固化不足或过度、升温速率过慢。
处理:优化固化条件,提高升温速率。
3.8 橘皮
原因:涂层厚度不均、固化温度不当、磷化膜粗糙。
处理:调节喷涂参数、改善磷化质量。
3.9 光泽异常
高光偏低:检查基材气孔、控制挥发成分。
低光偏高:确保固化完全,提高升温速率。
3.10 针孔和气泡
原因:表面处理不良、压缩空气不净、涂层过厚。
处理:加强前处理、净化气源、减少喷涂次数。
3.11 缩孔
原因:气源含油、工件表面不良。
处理:清理供粉系统、提高表面平整度。
3.12 雪花状
原因:电压过高、喷距过近。
处理:降低电压、增大喷距。
3.13 颜色变化
原因:固化温度不均。
处理:调整加热元件布局。
3.14 粒子
原因:环境不洁、粉末含杂质。
处理:清洁车间、更换合格粉末。
3.15 金属闪光效果差
原因:粉末带电不足、喷速不当。
处理:调节静电压、优化出粉气压。
3.16 涂层不均匀
原因:喷距过近、电压不稳。
处理:调整喷距、检测电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