戴乐克创新连接方案赋能煤电系统绿色智变
**2025年4月23日,上海** —— 在国家加速推进新一代煤电升级、深化“双碳”目标的战略背景下,全球工业连接与紧固领域技术先锋戴乐克(DIRAK)以德国精工基因与本土化创新实力,推出全场景智能连接解决方案,为煤炭电力产业向“安全、高效、低碳、智慧”转型提供核心技术支撑。 ### **一、场景化产品矩阵:精准破解煤电升级三大核心挑战** 戴乐克聚焦煤电行业转型痛点,打造三大创新产品体系,实现技术与场景的深度融合: - **高频调峰抗振解决方案**:针对煤电机组每日多频次启停调峰需求,研发航空级双相不锈钢快装紧固件,突破-50℃~180℃极端温域限制,安装效率提升70%。该产品已在国内60余座千万千瓦级煤电基地应用,使锅炉密封件维护周期从每月1次延长至每季度1次,运维成本降低40%,设备故障率下降55%。 - **智能受电弓精密连接系统**:集成AI防误插算法与IP69K级超高压防护技术,精准适配智能巡检机器人、新能源储能设备的毫米级对接需求,成功落地40个省级智慧电厂标杆项目,实现“无人化运维”设备连接零故障,相关技术获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。 - **风光储协同快速对接方案**:为“煤电+新能源”联营模式定制开发智能快换接头、纳米密封组件及摇把锁,支持光伏逆变器、储能设备在-30℃~80℃环境下即插即用,系统集成时间从2小时压缩至15分钟,已批量应用于阳光电源、远景科技等企业的100余个风光储一体化项目。 ### **二、全产业链创新生态:从技术攻关到标准引领的深度协同** 戴乐克以“需求共研、技术共创、标准共定”模式,构建煤电升级创新共同体: - **关键技术联合攻关**:与哈尔滨电气、上海电气共建“煤电灵活性改造联合实验室”,开发智能温控弹簧紧固件,通过形状记忆合金技术自动补偿管道热变形,获15项国家发明专利,在内蒙古、山西煤电基地实现规模化应用,设备非计划停运次数下降70%。 - **智能电网标准引领**:为国家级“智慧电厂”示范项目提供全场景电气连接方案,包括量子加密传感器快接件、防脱落超导电缆紧固件等,实现设备状态数据纳秒级传输与分析,主导制定《煤电智能化连接技术规范》等6项行业标准,相关方案被纳入《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技术白皮书》重点案例。 - **国际化技术输出**:通过UL、VDE、CSA等40余项国际认证的产品矩阵,随中国电建、国家能源集团海外项目进入80余国,成为“一带一路”煤电升级项目指定基础件供应商,海外市场占有率提升至32%。 ### **三、绿色技术革新:可量化碳减排方案加速煤电碳中和进程** 戴乐克以材料革命与系统优化,为煤电行业提供可计量、可复制的低碳转型路径: - **轻量化碳减排技术**:快装紧固件采用仿生蜂巢结构设计,零件重量减轻65%,降低机组运行能耗,实测使供电煤耗降低1.5g/kWh,单台百万千瓦机组年碳减排量达4500吨,相当于种植22.5万棵白桦树。 - **循环经济标杆方案**:推出生物基复合材料紧固件,以高分子环保材料替代传统金属,实现100%自然降解,工业污染排放减少92%,被生态环境部列入《国家绿色设计产品目录》重点推广产品。 - **CCUS场景深度适配方案**:为碳捕集示范项目定制开发的镍基合金紧固件,耐受CO₂腐蚀寿命超12万小时,较传统产品提升12倍,助力浙江某煤电厂碳捕集效率提升至95%,度电碳排放强度降低28%,相关技术通过国际能源署(IEA)认证。 ### **四、未来技术布局:以连接创新培育能源新质生产力** 面向“十五五”煤电升级关键期,戴乐克计划未来5年投入5亿元研发资金,重点突破三大前沿领域: 1. **煤炭智能化开采连接技术**:开发抗冲击达6000J的矿用设备连接系统,适配无人化采煤工作面高频振动场景,预计2026年实现产业化应用; 2. **多能互补快速切换技术**:研发纳秒级快速连接器,实现煤电与氢能、储能设备的毫秒级功率调节,支撑“煤电+X”多能协同系统构建; 3. **超高温密封技术**:突破1200℃高温工况下的动态密封难题,为第四代先进燃煤机组及煤电耦合制氢项目提供核心部件,计划2027年完成技术验证。 戴乐克中国区负责人表示:“工业连接技术是能源系统安全高效运行的‘神经枢纽’。我们始终以客户需求为导向,用精密制造与持续创新,让每个连接点成为绿色智能能源系统的基石,助力中国在全球能源转型中实现技术引领与产业升级的双重突破。” **关于戴乐克(DIRAK)** 作为拥有65年历史的工业连接解决方案全球领导品牌,戴乐克在电力行业累计交付超1.2亿件高性能产品,服务国能、华能等头部企业超1000家,参与国家级煤电示范项目80余项。依托上海研发中心与苏州智能制造基地,持续为全球能源产业提供“德国技术+中国创新”的一体化解决方案。